|
|
弘揚地質精神 厚植廉潔文化 二維碼
500
發(fā)表時間:2022-08-02 11:18 勘基支部 王萬林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zhàn)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泵糠甑刭|行業(yè)召開重要會議時,耳旁都會響起這首《勘探隊員之歌》,這首歌已經成為我們地質工作“三光榮”精神的代表,追隨著地質工作的腳步,澎湃著穿越歷史,奔向未來?!叭鈽s”精神是伴隨著新中國地質找礦工作產生、發(fā)展逐步形成的,是地勘行業(yè)長期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踐的結晶,是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留下的光榮傳統(tǒng),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地勘文化精髓。“以獻身地質事業(yè)為榮”,是我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耙云D苦奮斗為榮”,是可貴的優(yōu)良品質。“以找礦立功為榮”,是光榮神圣的使命。作為地質延申產業(yè)單位,我們要弘揚地質精神,厚植廉潔文化,以便更好的推進公司上下形成不想腐的政治生態(tài)。 一、堅定理想信念 我們作為地質行業(yè)中的一員,要把服務國家作為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經歷新一輪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國際形勢嚴峻復雜,但是我們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需要每一個中國人接續(xù)奮斗。如何更好服務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胸懷“國之大者”。愛國奉獻是一個人精神品質的本質屬性,也是一個人政治立場、價值取向的反映,這種精神品質統(tǒng)攝人的靈魂,引領著人的意識和行為。作為地質工作者,其精神血脈中,對祖國的山川河流、對腳下的大地有一種天然的摯愛。地質工作更多的是面對大自然,地質工作者只有把知識、智慧和激情奉獻給自己的祖國時,其生命的意義才會精彩綻放,地質工作環(huán)境的特殊性,注定常年要在野外奔走、勘察。解放初期國家經濟薄弱,交通不便,地質工作者的野外裝備也極為簡陋。地質工作者在野外從事勘探工作,缺衣少糧、挨餓受凍也是家常便飯。然而,以李四光為代表的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們,憑著對祖國山河的赤誠之心,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經萬千辛苦,努力尋找“地下寶藏”。當今,我省地質系統(tǒng)也涌現了一批優(yōu)秀的地質工作者,“全國最美地質隊員”蔣其勝同志,對黨忠誠,熱愛地質事業(yè),把自己畢生精力和智慧義無反顧投入到地質找礦事業(yè)中;“大國工匠”朱恒銀,四十多年來,披荊斬棘,櫛風沐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攀登上一個又一個高峰。當然還有好多默默無聞的地質工作者,風雨兼程,任勞任怨,在祖國的東西南北,發(fā)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礦。平凡即偉大,在他們身上無不展現了高貴的愛國奉獻精神。
配圖摘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陳華文創(chuàng)作的鋼筆連環(huán)畫《地質初心交給祖國》部分作品
信仰是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不畏風雨,不畏艱險,不為個人利益所動,為實現既定目標而不懈奮斗。新時代的地質人,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同時也面臨各種社會思潮的現實影響,需要深入細致的教育和引導。我們要多一些學習思考,多一些調查研究,不斷夯實廉政思想基礎。增強思想自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物必先腐,而后蟲生。我們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追求高尚純粹的思想境界,為黨和人民事業(yè)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 二、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為地質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放下對名利的渴求,在工作上要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時期,由于各種原因,地質勘探行業(yè)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基層的地質隊生存難以為繼,但多數地質工作者,仍堅守本職崗位,對地質勘探的前景仍抱有期望,進入新世紀以后,伴隨著國家對地質工作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地質勘探事業(yè)再次出現了生機。在地質工作的困難時期,如果沒有一大群淡泊名利的地質工作者堅守信念,兢兢業(yè)業(yè)埋頭于地質研究,那么地質事業(yè)的振興就無從談起。基于地質工作的客觀需要,要求地質工作者具備嚴謹求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質。如果找礦當中對巖石特征、構造、分析等判斷失誤,那必定會給礦業(yè)開發(fā)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故每一個地質工作者,從接觸第一塊地質標本的那一刻起,要把追求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均要高度重視并落地見效。追求真理與嚴謹求實往往相伴而行,真理的不斷發(fā)現,依賴于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縱觀所有杰出的地質學家,無不具備這種寶貴的品質。
配圖摘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陳華文創(chuàng)作的鋼筆連環(huán)畫《地質初心交給祖國》部分作品 我們每個人要錘煉思想純度,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做一個高尚的人,用浩然正氣抵制惡欲,勤撣思想之塵,注重練就廉潔自律的定力。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堅持反思差距,自覺除塵去垢,純潔黨性、凈化靈魂,讓思想塵埃無處藏身。 三、做實使命擔當 由于地質工作的特殊性,地質工作者在長期的工作歷練中,形成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中國地質人是帶著使命“出生”的。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工業(yè)化建設離不開地質先行,離不開資源保障。為了實現新中國工業(yè)現代化,無數地質人奔向與世隔絕的崇山峻嶺、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用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找礦成果,詮釋自己的忠誠,彰顯自身的價值。地質人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的腳步從未停歇,在國家建設的每個時期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地質萎縮困難期仍有一大批地質人堅守精神高地,滿懷光榮與夢想,克服各種困難,保留了地質找礦火種,推動地質事業(yè)前行。薪火傳遞,迎來了地質事業(yè)一個又一個春天。當前,我國地質工作發(fā)展迅速,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在規(guī)模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先行性、基礎性工作之一,這一歷史地位并沒有變?!卑凑铡蹲匀毁Y源部關于促進地質勘查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對地勘單位發(fā)展的指導,地質工作者按照功能定位在服務生態(tài)文明建設、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建設“美麗中國”的感召下,地質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樹立新的地質工作理念,勇于擔當新時期地質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當今的地質找礦工作,并不是簡單地在野外采集地質標本、記錄各種各樣的地質現象,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本著低碳環(huán)保理念,在找礦、防災減災、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作中給國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配圖摘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師陳華文創(chuàng)作的鋼筆連環(huán)畫《地質初心交給祖國》部分作品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都是執(zhí)行和落實的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的所有成就都是在工作中干出來的。練就過硬本領,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如果只是搞“花架子”、做表面功夫,我們再好的規(guī)劃目標也只是一個空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震懾效應充分顯現;大力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和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制定修訂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guī)制度,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當前是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潮、價值觀發(fā)生碰撞,越是在這樣的時期,也越是彰顯地質工作者本色的好時機。作為一名生態(tài)文明建設參與者,要放下對利益的欲望和對名利的追求,樹立淡泊名利的高尚思想和美德,弘揚地質精神,厚植廉潔文化,用夢想和實干,為祖國的生態(tài)文明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 |